2009年2月10日星期二

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

算不算有驚喜?算不上,戲的節奏處理得算宜,但沒有高潮,這也不一定是缺憾,至少它沒有讓人覺得近三小時的電內容過長。
與其討論Brad Pitt能否一嘗影帝滋味,不如留意Cate Blanchett。她演來細膩、內儉,不同年齡的她有著恰當的表情神態,那不是化妝可得來的神韻;Brad Bitt在中段也曾讓我「嘩」了一聲,不過並非是他有什麼出色演技表現,而是他「終於」回復年青、以「最型」的年齡出現 - 騎著那麼「型」的鐵馬出門,蛇都死。
刻意不先讀劇情就進場,也不先讀評論或費茲傑羅的原著,赤條條的進入故事,效果也不錯,至少沒有產生一些讀過原著、不斷比較兩者高下的自然反應。不過也算不上沒有任何期待或前見就進場,至少我是受到費茲傑羅的感召,心態上預定「有啲野」才進場;劇終出字幕,費茲傑羅大名排於David Fincher和兩位主角之後,好像無論如何也要向大師致敬(或沾光?無此必要吧。)似的,讓人加重了原作的懸念。
不過,聽講(一再強調)改編後的CCBB與原著、無論在情節或是劇心上還是大目逕庭,反而似乎與一本名為《愛情的謎底》(The Confessions of Max Tivoli)著作更為相似。兩本書都是以逆轉人生為故事「大橋」,但前重心在於人生、後者卻不折不扣是個愛情故事,參考如下:
「越活越年輕的主角麥克斯14歲愛上鄰家女艾利絲,但14歲的麥克斯看來為54歲,當然被不知情的艾利絲一口拒絕;20年後麥克斯與艾利絲再度相遇,麥克斯看來為35歲,他隱瞞了姓名以新身份追求娶了艾利絲;值基於謊言的婚姻終究無法持久,十年後,艾利絲悄然離去...故事最後,60歲的麥克斯找到了艾利絲,艾利絲當然不知眼前看來十歲大的小男孩就是麥克斯,麥克斯傷心之餘寫下這部懺情錄。」
無論如何,上述故事與原著中,活在匹之堡( Pittsburg )、執著於要在名牌大學畢業的Benjamin Button相比,與電影的橋段更為相似、核心更接近。
又是聽說,費氏是受馬克吐溫的一句話啟發而寫CCBB這故事:「最讓人遺憾的是,生命在最美好的部份開始,卻在最糟糕的時候結束。(it was a pity that the best part of life came at the beginning and the worst part at the end)。」這句話不無悲哀,人生在他看來總是一條下坂道,也許這就是為何要把人生倒行逆施的神髓所在 - 為著反抗一種彷彿注定的哀傷,不過在Fincher改寫之下,人生卻超是脫了形軀所限;在BB寫給女兒的信箋裡面,他提到人生是可以隨時重新開始的,當然,你可認為他在應當年老色衰之時卻年青貌美,所說的不過是風涼話,不過自由顯現的時刻,正是在於意識到自己「原來可以作抉擇」的那一瞬,在那一瞬,身份、年齡那些「之前」的東西變得不再那麼重要,「以後」才唯一重要的東西;只要人生還未完結,人還是「可以」自由的。

一件事無論太晚,或者對於我來說太早,都不會阻礙你成為你想成為的那個人。
這個過程沒有時間的期限,只要你想,隨時都可以開始。
要改變或者保留原狀都無所謂,做事不應有所束縛。
我們可以辦好這件事、也可以把它搞砸。但我希望最終你能成為你想成為的人。
我希望你有時能駐足於這個令你感到惊訝的世界,體會你從末有過的感覺。
我希望你能見到與你觀點不同的人。
我希望你能有一個值得自豪的一生。
如果和你想像的生活不一樣,我希望你能有勇氣,重新啟程。

」 Benjamin
另,

她實在太美麗。
別注:原來Brad Pitt呀媽真人係好正的.....wooooo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