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2月15日星期一

如心廣場

<<如心廣場>>


在海灣旁邊 站著一對情侶
一高一矮 遙望著未來
不知從何時開始 另一半失蹤了
心的角落 失落了一半


在人潮湧擠的廣場遊蕩
失去焦點度過了四十年
不願確定的生死線 懸掛著沒有根底的期盼


心的角落 充斥著想像
只有不確定才能令人有希望
梳一雙你愛的辮子 一直笑著的等下去


驀然發現 笑意仍甜 卻己白首


.

2008年12月10日星期三

零八反思‧二

零八反思‧二


除了欠缺應有而沒有的「步入社會覺悟」,對哲學學習的態度亦應該要審視一下。

離開書院後的頭三個月,我連一頁有關哲學的書也沒有踫過,特別自己的論文更加是神台豬肉不敢亂嘗;有時想翻開讀它一讀,看看自己到底寫了些什麼,居然可以畢業(還得到一些受不起的評語),但到底,讀得幾行已經心生厭惡,只是未到要吐出來的地步。

但到底,我是一個努力面對現實的人(簡直令人髮止!),幾個月過去,就厚著面皮去scs開班授課,無論是被逼或是怎樣,備課總令我回歸哲學,而在重新組識所學的過程中,你會被揭露出何其多之應讀未讀、或想讀未讀、或原來應該讀的東西。那種感覺既令人興奮又氣餒,因為當你尚有些教學要求和學術真誠之時,你很難厚面皮地裝出一副滿有自信的教學面貌(p.s.我應該為此需要),但如果你欠缺對自己學養的這點信心,又實在難以向比你年紀大的人述說往往最應(理想地)關係人生問題的哲學理論。這點的矛盾,一直在這年兩課程中出現。

學術上的停滯不前,當然可以用「已經出來做事」這個理由推諉,甚至可說,更本不是一種推諉,而是堂堂正正 — 你都出來做野啦?搞乜仲要追求呢方面既野?

老實話:「我也不知道!(請用國語讀)」也許,我應該放棄對學術的追求,老老實實投入工作與社會,追求人生的另一種實踐。但是每當打開書櫃,如許和我進行過心理交戰、智力挑戰的哲學經典,那種神往與尊敬的感覺,總是一再「推我去死」 — 一打開本 Being and Time,我就知咩叫「死亡」。

沒法好像一些人般裝出一副學術模樣,也許是因為我的理想樣貌是裝扮成公共知識份子,但是本人既不公共、又久缺知識份子應有的氣度和發表欲,因此對於這個形象工程的建設實在是停滯不前 ,情況就如澳門賭場建築地盤一樣「爛尾」。

既然如此,又何苦要追求這一種所謂理想模樣呢?是不是另一種貪威識食?以為可以從中撈它一票?大概我不會如此天真(呢個「職位」根本係餓死多出位少),又不會如此誠實認自己貪慕虛榮,比較合適又沒有過於托大的講法,應該是「這樣幹會比較開心」吧。

明顯這不是唯一讓自己開心的方法,但如果,可以做到這樣的東西,在云云眾多價值創造活動而言,相信,這條路是相對適合現時的我 — 看來既安全、又(可能)有利;在無「吉屎」的偽知青橫行時代,做過半吊子的公共知識份子,也許,是很多很多的讀過下大學文化大系的感性少年的夢想,而本人作為還未醒覺的一群,有時仍想成為當中一員。

2008年12月8日星期一

零八反思‧一

二零零八年很快就會過去。
每年到十二的時候,特別當冬天愈益明顯之時,反思的機制就通常會開動過來。

今年過得很快,從上年正式離開學院的時候到今時今日,原來已經過了一年零兩個月。十四個月的時間並未構成很強烈「離開」的感覺,只是強化了我認為自己「還是很幼嫩」的感覺。我還沒有成為「社會人」的自覺,還未覺得自己「已經是一個投身社會」的人。校園的感覺還殘留在身上,有時就會從夢中偷偷舒張。

也許是因為畢業後的工作離不開校園,把感覺延續多幾個月,然後才正式投身商業機構,所以那種隔離感還未有足夠時間形成吧。而現在的工作,在不知不覺之間原來已過半年,而在我還未有時間靜下來反思時,我已急不及待加諸更多的東西在身上,更多的工作、更多的學習、更多的尋回……也許我是在刻意讓自己更累。

在害怕自己把寶貴的時間資本浪費,沒有趁早投資在對人生幸福有價值的地方時,也許我也有點粗之過急、或是過於盲目;或者我正在嘗試著一些,根本沒有嘗試必要的東西。

2008年12月1日星期一

我希望自己到六十歲仍會為輸波而氣憤
(六十歲後就為個仔或孫輪波而不憤)。



不要亦不必為可能性而可惜,只為可以做到而沒有盡力做而不快。